當事人委托律師辯護,大多希望律師做無罪辯護,這一點可以理解。而律師也會在“無罪”與“罪輕”辯護之間糾結不已。律師新人更是感到迷茫:委托人要求律師做無罪辯護,自己也覺得可以做無罪辯護,但是無罪辯護會不會激怒司法機關,導致失去原本可以爭取的“從輕、減輕”機會。到底如何是好?
有的律師根據“獨立辯護”的原則,想出折中的辦法:當事人認罪,律師做無罪辯護。或者由兩名律師進行辯護,一人做無罪辯護,一人做罪輕辯護。還有的律師使用“退一萬步說”的辯護方法,即:既做無罪辯護,也做罪輕辯護。
在中國特色的司法環境下,律師的變通也是無奈之舉。然而,這種左右搖擺的“騎墻”辯護不能實現最佳辯護效果。選擇罪輕辯護還是無罪辯護,要先分析影響無罪辯護成敗的因素,然后再做決定。
影響無罪辯護成敗的因素主要有:
1、案件的證據情況
在確定辯護方向之前,首先要對證據情況做全面深入的了解、分析。
基本常識告訴我們:世界上沒有完美的事物,也沒有完美的證據。如果以非常苛刻的標準來看待證據,則每份證據都可以挑出毛病,每起案件都可以做無罪辯護。如果每個案件無罪辯護都可以獲得成功,則中國的監獄中不會有犯人,司法機關可以取消。這顯然是不現實的。
所以,對證據的審查不能“吹毛求疵”。如果律師要求排除每一個存在細微瑕疵的證據,最后以“證據不足”為由得出無罪的結論,很難說服司法機關辦案人員。
同時,律師也不能以“舉證責任在控方”為由,要求控方提供嚴密、無懈可擊的證據,而自身怠于搜集無罪證據。
“事實勝于雄辯”,無罪辯護獲得成功,“證據”是最重要、最直接的決定性因素。如果律師拿出強大的無罪證據,比針對控方出示的有罪證據展開滔滔不絕的辯論有效得多。
對控方證據的遍地開花、萬箭齊發,很難實現無罪辯護的效果。“傷其十指,不如斷其一指”,集中強大的火力,定點清剿該案的“核心證據”,徹底摧垮全案的基礎,才能達到無罪辯護的目標。
偵查階段,辯護律師應當盡早向辦案機關提交無罪證據,不必擔心司法機關過早掌握無罪證據,會對當事人不利。辦案單位真有這種想法,無論律師何時提交無罪證據,他們都可以對當事人不利。
審查起訴階段,辯護律師應當盡早復制卷宗材料,盡快向承辦案件的檢察官提交律師意見,以免檢察官閱卷之后先入為主,形成個人觀點。一旦檢察官向法院提起公訴,則“開弓沒有回頭箭”,無論辯方的觀點是否正確,控方也不會做出讓步。
如果辯方掌握足以認定無罪的重要證據,或者據以定罪的核心證據能夠被徹底推翻,則可以確定無罪辯護的方向。無論有多大的難度,也要勇于堅持。
如果辯方手中沒有強大的無罪證據,而且對控方出示的有罪證據只能傷其皮毛,控方可以采取措施補強其證據,那就要慎重做無罪辯護了。
我完全認可“程序正義優先”的原則。但我們必須認識到,實踐中絕大部分司法機關工作人員對“實體”的關注遠遠大于“程序”。如果無罪辯護完全建立在該案“程序違法”的基礎上,缺乏實體上強有力的支撐,很難實現無罪辯護的目標。
我的結論是:力度欠缺、胡攪蠻纏的無罪辯護毫無意義,不如實事求是、腳踏實地做罪輕辯護。
2、案件所處的階段
無罪辯護的難度,隨著案件的進程不斷增大。在同樣的條件下,訴訟環節越少,卷入的司法機關、辦案人員越少,無罪辯護成功的概率就越大。隨著訴訟環節不斷增多,糾錯阻力會越來越大。在刑事訴訟程序的后期,無罪辯護成功就成為一種偶然性,不是當事人及辯護律師努力就可以實現的目標,主要取決于體制內各種力量的博弈結果。
刑事立案之前的無罪辯護,成功的概率最高,承辦案件的偵查人員可以獨自決定是否立案(形式上需要經過上級領導審批)。刑事立案之后,“撤銷案件”不是某個承辦人說了算的,還要需要經過較為嚴格的審批流程。
程序進入審查起訴階段,一般要集體討論,或者檢察院部門領導(甚至是檢委會)研究、審批之后,才能做出“不起訴”決定(還要考慮和照顧偵查機關的情緒)。
程序進入審判階段(一審、二審、再審),做出無罪判決需要審委會研究決定,還要考慮國家賠償、錯案追究,偵查機關、檢察機關的意見和情緒,下級法院的態度等等。當事人及辯護律師對此是插不上手的。
在刑事訴訟程序早期進行無罪辯護,不僅阻力小,而且當事人蒙受的人身財產損失也小,無罪辯護的價值最大,效果最佳。所以,無罪辯護的原則之一是“宜早不宜遲”。如果在刑事訴訟后期決定做無罪辯護,那就要有艱苦作戰的思想準備。
3、案件性質
在案件定性方面的無罪辯護,律師需要向辦案單位提供詳細的法律規定、明確的理論通說,還需要大量生效判例予以佐證。如果僅僅是辯護律師的一家之言,人微言輕,很難得到辦案單位的認同。
對無罪辯護成功的一些案例進行研究,我們發現一些規律:暴力犯罪(例如故意殺人案件)無罪辯護成功率大于財產犯罪,而毒品犯罪、職務犯罪、非法集資類犯罪等,無罪辯護的成功率非常低。這是因為:案件性質的差異,導致司法實踐中的證據標準存在很大差別,案外因素(上級過問、社會關注)的介入,也會對無罪辯護能否成功產生重大影響。
輕微暴力犯罪(過失或者輕傷),接近于民間糾紛的性質,根據“寬嚴相濟”的刑事政策,只要雙方達成諒解,司法機關可以不作為犯罪處理。
嚴重暴力犯罪(故意殺人),如果非作案現場抓獲,由于涉及到最嚴厲的刑事處罰,因而司法機關對證據的要求極高。如果辯護律師在證據方面有重大收獲,則無罪辯護成功的幾率大增。
毒品犯罪、職務犯罪是司法機關重點打擊的對象,鑒于犯罪行為的高度隱蔽性,實踐中司法機關對證據的要求比較寬松,尤其是職務犯罪的審理往往摻雜了紀檢部門和上級領導的意圖。這就給律師的無罪辯護增加了很大的難度。
非法集資類犯罪往往牽扯到眾多的被害人,如果當事人不能彌補被害人的經濟損失,即使無罪證據較為充分,司法機關基于安撫被害人情緒、維護社會穩定的考慮,也很難做出無罪的結論。
4、涉案人員數量及排序
在共同犯罪中,如果涉案人數較多,則排序靠后的當事人獲得無罪辯護成功的可能性較大。
人數眾多的共同犯罪,一般會區分主從犯。尤其是經濟犯罪(如非法吸收公眾存款案件),排序靠后的當事人在案件中的地位較低、作用較小。司法機關從治病救人、節約司法資源的角度,也可以對其網開一面。
遇到這種情況,律師在對全案進行深入研究的基礎上,可以考慮讓當事人積極配合司法機關,盡早從刑事程序中解脫出來。如果一步到位實現無罪目標有難度,可以先爭取變更強制措施,然后再做進一步的努力。
5、退賠情況及被害人態度
經濟犯罪中的贓款追繳、暴力犯罪中對被害人的賠償力度,很多時候是決定無罪辯護成敗的關鍵。尤其是在刑事案件立案之前和刑事訴訟程序的初期。
不可否認,一些地方的司法機關基于地方利益、部門利益的考慮,有意無意地將一些似是而非的經濟糾紛、違紀行為作為犯罪來處理。如果當事人滿足其追繳涉案財物的目的,就不再進入下一司法程序。
這種情況下,律師應當為當事人提供專業的建議。如果當事人有支付能力,而且經濟糾紛確系我方違約,違紀行為也是真實存在的,律師可以建議當事人盡早破財消災,免得最終人財兩空。如果當事人確實沒有支付能力,或者并不存在違約、違紀行為,也可以有理、有利、有節地對抗辦案單位的違法行為。
在暴力犯罪中,尤其是一些過失犯罪,當事人的賠償力度是安撫被害人一方最有效的手段。一些有疑點的嚴重暴力犯罪,如果當事人的賠償令被害人一方十分滿意,雙方達成和解,司法機關也樂享其成,不再過問此事。
退賠數額的確定以及退賠時機的把握,是這類案件無罪辯護成功的關鍵。如何找到雙方都能接受的數字,讓當事人的利益最大化,考驗著律師的智慧和談判技巧。
6、造成的后果及影響力
犯罪行為造成的后果(人身傷害程度、財產損失數額),是影響無罪辯護成敗的因素。案件的社會影響力、關注度,也決定著無罪辯護的成敗。有的案件產生社會影響力之后,可以掃除一些干擾因素,使得無罪辯護可以順利進行。而有的案件則在社會關注之后,再也不可能實現無罪辯護的目標。
從現有的成功案例來看:無罪證據充分的嚴重暴力犯罪(如殺人案),輿論大多會一邊倒指責司法機關制造冤假錯案。但是,職務犯罪、性犯罪案件則會引起激烈爭議,為無罪辯護的推進帶來麻煩。
輿論是一種非常復雜的社會現象。輿論之火并不容易燒起來,風向也不好控制。在無罪辯護過程中,輿論方面到底是點火,還是防火,是難度極高的技術活,一定要慎之又慎。
7、當事人自身情況
當事人的人身危險性,是司法機關做出處理決定時考慮的重要因素。即使是輕微刑事犯罪,如果司法機關認為當事人有重新犯罪的可能性(例如有前科),承辦人為避免擔上“徇私枉法”的風險,也會從嚴處理,導致無罪辯護失敗。
律師選擇無罪辯護,還需要考慮當事人是否被關押及關押時間長短。尤其是審判階段的無罪辯護耗時較長,當事人如果處于關押狀態,更愿意接受緩刑結果,早日獲釋。如果當事人關押時間較長,涉及到國家賠償問題及錯案追責,糾錯難度大。在這種情況下,律師一定要從當事人切身利益出發,向其告知無罪辯護的難度和各種可能性,由當事人對辯護方向作出選擇。